刘之远,
男,汉族,
1988年8月生,中共党员,
山东邹城人,教育学博士。
●2006.9-2010.7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英语系英语专业,曾任班长、学生会副主席、创意英语协会副会长,获一等奖学金;
●2010.9-2012.7 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英语教育专业,获三等奖学金;
●2012.9-2018.7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学博士;
2013.6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第十五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分组报告;
2015.2 香港比较教育学会2015年会分组报告;
2015.7-2016.2 美国西东大学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访问学者;
2016.8 中国北京第十六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分组报告;
●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讲师。
大学四年,感恩母校
刘之远2006年来到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是英语系第二届本科生。
提及母校,他说:“非常感谢母校为我提供了一个潜心读书的环境。英语系学风优良,有一支业务精湛、兢兢业业的教师队伍——常荷丽、李泽池、关霜秀、丁海彬、刘珊珊等,没有这些老师的悉心指点也成就不了我的今天。”
四年大学生活中,最让刘之远印象深刻的是学生会和社团活动。大一时他是班长、学生会副主席,学习之余,常常协助主席团和分管部门组织开展活动,提升了组织协调能力。“虽然有不少工作失误和不足,也幸得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包容。”刘之远谦虚地说。
除了在学生会任职,他还是“创意英语协会”副会长,组织与开展各项活动。“前几天,团总支倪鹏老师告诉我,创意英语协会已经成为外语系一张精心打造的‘名片’,作为协会的初创成员之一,我感到很欣慰。”
一路求学,兴趣是最大的动力
刘之远酷爱英语,从小就有当一名英语教师的梦。他出生于一个传统的教育世家,父亲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小时候,父亲在教室上课,他就坐在教室外面“偷听”。记得有一次,父亲的学生们还曾围坐一圈,听刘之远一字不差地背诵《桃花源记》。
刘之远本科读的是英语专业,硕士是英语教育专业,博士是高等教育学专业。
从语言学到教育学是刘之远个人研究兴趣的一个转向。实际上,在东昌学院读书时,系里为他们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读了一年研究生之后,他已经对教育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也想着尝试挑战一下自己,随后就准备考博。
博士求学磕磕绊绊,笃定前行厚积薄发
求学没有坦途,有的是“磕磕绊绊”“跌宕起伏”,甚至是“跌入谷底”。从英语教育专业到高等教育学专业,虽然同属教育学门类,但二者的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大相径庭,读博初期给刘之远造成了很大困惑。导师也注意到这个问题,要求他潜心几年时间,重读高等教育学经典名著,从“原典”入手夯实理论素养。同时,导师也希望他跟随项目成长,在参与团队项目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研究选题。
刘之远表示,尽管他还算能坐得住,但博士生学习并不是“读书破万卷”就能完成的。有时候确实要有那么一点“灵性”,还要有科研成果的发表。刘之远坦言:“曾经我也几次投稿,要么石沉大海,要么被编辑‘客气地’退回。我一度也为此感到沮丧。”
(在世界知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
“这里,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她不仅不要求我‘快发’论文,而且还鼓励我继续结合自己的选题开展调研,从调研中发现问题。”刘之远说,导师曾多次跟他说,“不要和别人比,只要和自己比,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有进步,那就是成功”。在导师的鼓励之下,刘之远认定了自己所选择的道路,带着坚定的信念从国外访学回国,研究课题进展更加顺利。
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刘之远先后在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了6篇文章。“学习成果是‘生长’出来的,是急不得,更是急不来的,总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蔡元培先生所说的‘抱定宗旨、砥砺德行’就是这个意思。”刘之远感慨地说。
从学士到博士,漫漫求学路上有什么心得体会?
第一,要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自己的专业。高等教育是建立在高深知识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专业不仅定义了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某种程度上也界定了个人的精神品质。记得刚进大学时刘珊珊老师曾对我们说,“在专业上下多少工夫都不为过”。的确,学得越专业,越懂得谦卑;在专业上体悟越深刻,越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也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对专业学习要有敬畏之心,因为它不仅是你奋战大学四年的“竞技场”,也极有可能是你未来安身立命之根本。
(参加学术研讨会)
第二,要有一点“格物致知”的精神。高深知识不是那么容易就习得的,既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也要有“文章不写半句空”的魄力。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发现问题、在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寻求自我突破的过程。“状元才、英雄胆、城墙厚的一张脸”,没有人会去责怪一个爱提问题的人,发现一个好的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所以,多观察、勤提问、常钻研是任何阶段的学习都不可缺少的。
博士毕业后下一步的打算和计划是什么呢?
毕业后,我要去广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书,继续奋战在英语教育的第一线。
在广外面试时,学院领导专门询问了我在大学期间组织学生会和英语社团活动的情况,鼓励我到新单位之后继续组织开展广外大学生的英语第二课堂、打造学院品牌特色活动。
我很开心,又可以回归钟爱的老本行了!
对东昌学院准备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嘱托?
致考研的同学们:
记得上大三时教我们基础英语课的丁海彬老师说过,“考学这件事一定要试一试,无论结果如何,要把它当作检验自己几年专业学习的一个手段”。
对于想考研的同学来说,首先还是应该明确定位,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应该想清楚自己想得到什么。专业知识的深化、专业技能的扩展、学术兴趣的转移、学历层次的提升等都有可能成为考研的最初动力。
现在我们国家专业型硕士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学术型硕士的招生规模相对缩减,这就为有更高学术追求的同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准备报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同学来说,我认为应该全方位夯实自己的专业基本功。对于文科同学来说,尤其要注重深入阅读本学科的“原典”,着重培养自己的“理论意识”。除了研读目标院校的指定参考书、历年真题之外,我也建议这部分同学找一下所报考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里面也有一些经典书目作为备考的扩展。
对于准备报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同学来说,在备考阶段除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也要注重提升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
此外,无论是备考过程还是专业课的学习都是有方法可寻的,例如“以点带面”“条块分割”“思维导图”等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所以要着重培养自己的“方法意识”。
我想,在“理论意识”“问题意识”“方法意识”的指导下,备考工作也会步步为营、井然有序。
最后我还是想提醒大家,读大学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为了考研,备考也绝非大学的全部。绚烂的大学生活里总会有一些令你驻足欣赏的地方,多停留一会儿,说不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刘之远